他曾热情洋溢地为经典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作序,曾被鲁迅先生视为知己,与其合作杂文二十篇。留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佳话。
1923年11月24日,《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那个城》的文艺杂著。这篇半译半作的象征小说的作者,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他为了在举目皆暗的中国里寻求到一条光明新生的道路,1920到1923年,他一路带着社会分析的眼光见证列宁时代的俄国,一路向北。从中国出发,从哈尔滨到满洲里再到西伯利亚再达莫斯科,他以新的眼光审视自我,审视中国的未来,写下一篇篇文章。
从青年时代对中国社会之痛的切肤体认,到五四时期创办《新社会》杂志,以及一路带着社会分析的眼光看待列宁时代的俄国。瞿秋白的不断思考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他开始系统性的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如此,他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推进者。
“我要求改变环境,去发展个性,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分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我所以决定到俄国去走一走,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