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昆虫居然也需要睡觉,貌似昆虫的痛感没有那么强烈,听说昆虫的味道美味、营养、经济又实惠,昆虫眼中的我是照镜子看到的我吗……3月30日晚,马瑞燕老师的“普通昆虫学”课堂热闹非凡,10个兴趣小组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别有生趣的昆虫兴趣分享课。
“大学课堂,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单向地灌输,而是要建立起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多维的课堂关系,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课堂上完成。”马瑞燕老师的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激励每名学生用心去思考、去合作、去学习。
小小的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距今约有4亿年的历史,比恐龙还古老。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生物链中重要的环节,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同学们以兴趣为媒,通过丰富的照片、精彩的视频、精准的数据、生动的语言等,从为什么昆虫也需要睡觉?昆虫眼中的世界和我们一样吗?面对纷繁复杂的昆虫,如何做好性别区分?描绘了10余幅形色优美的生态画卷,让学生们从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变到科学研究有本可循的思路中来。同时,针对昆虫的基本特征与作用,介绍了野外观察昆虫的注意事项,并宣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解了各个话题,深入浅出地和大家交流了有关昆虫的知识,加上马老师生动有趣的补充,这堂课我不仅没有走神,还收获了许多昆虫方面的知识。我才知道原来昆虫也会睡眠,而且休息不好也会像人类一样工作效率变低、原来昆虫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和药材……”
“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活灵活现的昆虫,深深地吸引着我,是自然给予我们成长的馈赠。通过向兴趣小组提问以及马老师的耐心解答,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与昆虫有关的相关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创造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博采众家之后,依旧能够得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判断。这堂“五步教研法”模式的昆虫课,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说、讲、评、论、行;而且贯彻落实了“三全育人”方针,既凸显了知识性、又彰显了价值性,让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