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植物保护学科文化传承,凝聚全员育人共识,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学科氛围、明确专业方向,9 月 28 日,我院举办“讲好植保故事,传承学科文化,培育有植保精神的时代新人”主题教育会议。院(所)长马瑞燕教授担任主讲人,院党委副书记杜海燕主持会议,2025级全体新生现场参与学习,共同开启植保专业探索的第一课。

马瑞燕教授以“植保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植物保护学科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脉络。她从“什么是植保”切入,深入解析了学科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生动讲述学科发展历程中一代代植保人的奋斗故事,她强调植保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她结合自身科研与教学经验,向新生提出“三要”的希望:一要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紧跟学科前沿动态;二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多走进田间地头积累实战经验;三要传承植保精神、勇于担当,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农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她的讲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尤为热烈,新生们围绕“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科研兴趣”、“植保专业未来就业方向”、“低年级如何参与实践项目”等问题积极举手提问。马瑞燕教授耐心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困惑,用亲切的语气、鲜活的案例逐一解答,不仅为新生扫清了专业认知的盲区,更让大家坚定了投身植保领域、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本次主题会议是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增进了新生对学科内涵的理解,激发了专业认同感。未来,我院将持续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学科文化传承、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塑造等核心内容,开展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引导新生筑牢专业知识根基、涵养知农爱农情怀,努力培育更多“一懂两爱”高素质植保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