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3月4日电(记者 麻潞)3月3日到达驻地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马瑞燕开启了“两会时间”。作为一名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她履职的第10年。“今年,我带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养生物安全人才、设立生物安全学科体系的建设’等建议。”
马瑞燕求学、工作都和“农”紧密相关,从事的是生物防治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简单说,就是利用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原理来防治害虫、减少农药残留或替代药物,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植物保护专业教师就是希望‘谷’‘树’‘人’都健康成长。”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马瑞燕坚持深入农村调研了解群众诉求,同时坚持在农业和高等教学一线,躬亲实践、兢兢业业。
从涉农生均经费提高、奖助学金倾斜到学费减免,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到农村学校质量提升,马瑞燕始终都在为加强涉农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储备建言献策。其中,她提的高等农林教育、“三农”人才培养、公费农科生、山西“农谷”建设等方面建议与意见得到重视或采纳。
人的疫情、动物疫情、植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生物资源的丧失等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马瑞燕认为:“适应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制定一部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统领性的生物安全法十分必要。”她立足自身研究领域,提交的生物安全议案“开花结果”。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这让马瑞燕感到莫大鼓舞。
2021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马瑞燕提出了关于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大批涉农涉医涉教等专业大学生下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希望国家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业、医学、教育等专业人才到“三农”一线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涉农专业人才,必须做好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岗位使用。”马瑞燕说,“作为‘农’字头的代表,我还将继续关注农科教领域,向着农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力。”
(责编:麻潞、张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