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将稳就业扩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支撑、重大底线任务,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今年1月—8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6.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1.2%,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持续拓展就业空间
金秋十月,古城大同游人如织、生机勃勃。这座能源之城正在向“算力之城”“文旅之城”华丽转身。
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吸引高质量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在算力下游产业中相继引进、培育了50余家呼叫标注数据企业,包括京东、上海润迅、科大讯飞等,叫响了大同“云中声谷”的品牌,在全市10个县区实现了职场全覆盖,累计带动2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
让高质量充分就业托起百姓稳稳幸福。大同新产业、新业态的就业场景是我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缩影。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将稳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先后出台稳就业保就业25条、促就业惠民生18条等重大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我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山西省产业发展势头持续上扬,吸纳就业的空间不断扩大。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康养护理、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对劳动者的需求走高。无论是新兴领域还是传统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山西省依托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和开发区平台载体,拉动了相关人才需求,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开辟出就业新空间。
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就业增收“金名片”。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将劳务品牌建设作为劳动者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阳泉数智工、长治太行挖机、陵川叉车工等技能型劳务品牌,在制造、建筑等行业大显身手,吕梁山护工、浮山厨师等服务型劳务品牌在家政餐饮、养老护理等服务业受到欢迎,繁峙绣娘、广灵巧娘等文旅类劳务品牌,围绕非遗特色手工艺、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全省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劳务品牌122个,从业人员80万人以上,成为促进就业创业、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今年5月,“技动三晋、艺展渤海”省际劳务合作对接会在天津市举行,为劳务品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环渤海地区200余家企业对接交流搭建平台。
山西省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并重,全力稳定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依托三级省外劳务服务体系,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劳务协作,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扶持返乡入乡创业,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中有增,8月底达到103.3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68%。
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 全力促进供需匹配
6月底,第五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参赛的2400余名技能高手中,不少是技师学院、技工院校的学生。他们奋力拼搏,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逐梦出彩的青春风采,很多人还没毕业已被用人单位圈定。
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出现“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的情况,部分群体、部分行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劳动者实际技能水平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毕业生求职更趋“求稳”,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热度持续攀升,就业期望与现实有差距;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受工资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招工难”。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加快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对于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技能强省、技能富民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民生工程,全力推动技能山西建设。全省人社系统不断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技能人才能力培养、职业发展、地位提升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具有山西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大范围涵盖全劳动周期,惠民范围越来越宽。全省各地探索创新,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业牵引、政策激励等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不断涌现,不断满足当地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需求,带动就业成效明显。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62.5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3.91万人。今年以来,全省组织开展培训32.5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93.03%。
9月25日,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活动走进大同大学。240家企业现场招聘,提供岗位10824个,网络招聘会持续进行。
给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架桥,贯穿全年、按序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就业搭建平台。截至8月底,全省各级人社部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263场,组织8.24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岗位231.46万个次,入场求职163.36万人次,促进达成就业意向31.47万人次。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牵动人心。我省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基层成长、见习培训等同向发力。大力开发归集市场化就业岗位,深入挖潜政策性岗位,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开展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社区助理等基层岗位招聘,实施“3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组织开展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多措并举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出台《山西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动态管理机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加强服务保障权益 营造良好就业生态
走进曲沃县零工市场,休息座椅、免费开水、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备用工具等服务方便贴心。曲沃县在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基础上,在114个行政村设立零工驿站,打造“可学习、可歇脚、可充电、可饮水、可取暖、可纳凉”的求职场所,线上线下开设招聘专栏,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2023年,我省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列为民生实事,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建成运行,厚植灵活就业沃土,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公益性零工市场陆续运行以来,累计提供零工岗位108.9万个,服务零工69.1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基层为导向,夯实就业公共服务基础,今年省政府将“推动就业社保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作为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实施,人社部门制定统一的事项清单和办事流程,推动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下沉基层。截至目前,已建立2万余个基层服务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同步建设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39项服务通过平台“一网办理”。
依托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省内省外有效衔接、公共机构和市场化机构协同发力、线上线下服务高效运行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打造完成。
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列入黄河流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承担相关改革创新任务;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示活动在大同成功举办,在三晋大地掀起创业带动就业热潮;开展“干在山西、晋薪无忧”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动态清零欠薪线索案件,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一系列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的举措正在加力实施,创造更为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山西一直在路上。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出台,对进一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展望未来,进一步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实现劳动者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广大劳动者必将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