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初入社会,难免遇到劳动争议纠纷。面对薪资争议、解雇纠纷、合同违约等问题时,该如何理性维权?“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大法律路径,教你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1:协商——快速化解矛盾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这是我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达成一致,双方可以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2:调解——第三方助力化解纠纷
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依法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第三方可选择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进行调解,调解程序灵活、免费高效,调解协议可申请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确认。
3:仲裁——法律维权的必经之路
发生劳动争议后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要先经过仲裁才行,对仲裁结果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司法终局保障
诉讼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最后一步。法院判决为最终结果,双方必须履行。
注意事项:
1. 协商、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
2. 如何申请调解:当事人提出申请后,调解组织通过劝说疏导等方式,帮助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3. 调解组织主要有三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求设立;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很多地区的仲裁院专门设有调解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此外,还有行业性、区域性争议调解组织,社会化争议调解组织。各地人社部门还与法院、工会等单位联合设立一站式调解中心,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纠纷实现一站式调解。
4. 除了到现场递交调解申请书,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在线申请调解。
5. 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或调解组织来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功或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可以再去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