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我院藜麦病虫害研究团队在《Plant Disease》(Volume 104, Number 10,Pages:2585–2597)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Pathogenicity, and Fungicide Sensitivity of Ascochyta caulina (Teleomorph: Neocamarosporium calvescens) Associated with Black Stem on Quinoa in China的论文。藜麦黑茎病是一种为害藜麦的新病害,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致病菌LMHS-03和LM HS-05与N. calvescen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确定引起LMHS-03和LM HS-05为N. calvescens,其无性态为Ascochyta caulina;N. calvescens主要侵染藜麦茎,极少侵染藜麦叶片,通常不侵染灰灰菜(C. album)、菱叶藜(C. bryoniifolium)的茎杆,但是易于侵染C. album、C. bryoniifolium的叶片;发病温度为15℃-25℃,高温或低温都不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当温度高于30℃时,N. calvescens的分生孢子畸形萌发,当温度低于5℃时,N. calvescens的菌丝生长极其缓慢;测定了N. calvescens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我院殷辉助理研究员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赵晓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西农科院特色产业重点研发专项的资助。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区,是喜冷凉和高海拔作物,具有适应恶劣环境的特性。由于其全面的营养成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藜麦为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2008年藜麦在山西试种成功,2012年山西省开始规模化种植藜麦,截止2018年,山西省藜麦面积约5万亩。随着我省藜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及连年栽培,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影响着我省西北地区藜麦产业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对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